又双叒叕调休?!怎么看? 近日,“打工人即将迎来连续5周调休”的话题冲上热搜。起因是九月起遇上了中秋节和国庆节两大节日,从9月9日起,民众需要上6...

来源:雪球App,作者: ETF老友记,(https://xueqiu.com/4068287908/303642868)

近日,“打工人即将迎来连续5周调休”的话题冲上热搜。起因是九月起遇上了中秋节和国庆节两大节日,从9月9日起,民众需要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复杂的假期调休引发了广泛关注。

调休引发的热议并非首次,可以说几乎每次节假日前的调休都能激起广泛讨论。那么,当前的休假制度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又有哪些值得后续关注的角度呢?

一、当前的休假制度是平衡与需求的考量复盘历史上的休假制度,我国的节假日制度经过数次调整和改革,逐步趋于完善,并在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我国休假制度包括:循环休假制度(即双休日制度)、公休日休假制度(即法定节假日制度)、年假休假制度(即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中国现状,此休假制度并没有广泛执行)。

2008年起,我国采取黄金周与小长假并行的休假制度。由于国民集中式休假导致短时间内旅游产品供给短缺现象日益突出,且过长假期容易使社会生产陷入停摆。2008 年起,保留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五一调整为 1 天,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法定节假日(1 天),通过调休形成 3 天小长假。法定节假日增至 11 天,法定休息日为 115 天。此后,中国旅游经济迎来高速发展,2008-2019 年旅游人数 CAGR 达到+12.1%,旅游收入 CAGR 达到 18.6%。调休制度显著推动了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

$A50ETF基金(SZ159592)$

二、通过调休拼凑长假是促消费的重要抓手调休制度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而在疫情后恢复经济过程中,假日经济成为带动商品、服务和文化消费的重要抓手。2019 年节假日全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占全年比重分别为30.4%/26.0%,2023 年则提升至 32.5%/27.4%。24 年清明假期,文旅部口径国内出游 1.19 亿人次,旅游收入 539.5 亿元,可比口径较 19 年同期+11.5%/+12.7%,人均消费恢复度 101.1%,疫情至今首次超过 19 年同期。

站在国内整体经济复苏的维度上,调休一举确实有力地带动了消费。尤其是今年以来,消费增速放缓,居民储蓄倾向仍高,消费意愿偏弱,对经济循环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改变当前消费偏弱的格局,对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措施刺激消费来“治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来“治本”,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有望扭转当前消费偏弱的格局。调休这一方案作为短期“促消费”政策的重要抓手,其落地效果值得期待。调休假期中消费或有望迎来复苏,市场上各类消费龙头或将率先受益。

工具选择上,A50指数(930050.CSI)从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更广泛地代表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其中,A50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权重中,日常消费占13.5%,可选消费占10.9%,有望直接和间接受益于消费复苏。

相关产品:A50ETF基金(159592)

— — —

$上证指数(SH000001)$ $大众交通(SH600611)$

#医药商业股反复活跃,老百姓五天四板# #有色股震荡走低,紫金矿业遭遇重挫# #油气股持续走弱,三桶油集体下跌#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2088 迷你世界杯_竞猜世界杯 - xhfzm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