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等蚂蚁集团大佬被四部门联合约谈,背后意味着什么?

来源:雪球App,作者: 科技创新板,(https://xueqiu.com/9446019633/162401141)

蚂蚁集团被四部门联合约谈了!

11月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要知道,被约谈意味着严重警告,这么大的阵仗,到底是因为什么事?

监管层连连发声,

央行主管报纸连续3天点名蚂蚁

这不是马云第一次被监管层约谈。

2015年初,时任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因阿里巴巴上的假货问题约谈马云,他对马云一再强调:“你不是法外之地,首要责任是你。”

但是,马云与井贤栋等人一同以蚂蚁集团高管身份,被央行等四部委联合约谈,尚属首次。

四部委并没有公布具内容内容,证监会也只是发布了约谈消息。

蚂蚁集团在回应中也仅仅说:“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同样绕开了约谈内容。

不过,就在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参与“数字经济中的央行角色”主题会议时的讲话,或从侧面揭示了蚂蚁集团在哪些方面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

易纲指出,大型科技公司是金融游戏规则改变者,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还给央行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风险中让金融服务更安全,对央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与大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它们的数据优势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信贷给企业,提高风控水平”易纲表示,“这是必须关注的新趋势”。

易纲认为,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个人隐私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也愈发重要。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虽大大提高了金融可得性,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普惠金融便利性,但同时也造成了数据鸿沟。

这席发言释放了针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重点关注的信号,而蚂蚁集团作为该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将成为监管的重中之重。

针对金融科技发展中数字化转型、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数据鸿沟等问题,易纲曾提出应对思路。包括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易纲强调,要取消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些霸王条款,规范集团内部为了商业目的使用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的行为,严防隐私和商业秘密被滥用。此外,明确金融服务牌照管理,明确银行和非银行的业务边界,对相同的金融业务应当有相同的管理措施。

此外,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也在最近连续三天刊发了金融科技监管相关文章。

其中,《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一文指出,金融科技并不是说只能由BigTech公司使用,正规的金融机构这些年也在加强科技使用,进行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融合,如工商银行就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并服务了20余万家中小微企业。相对BigTech公司,正规的金融机构在企业数据信息的积累上,在金融业务的理解与风险控制的经验上,都有一定优势。

《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一文更是连续四次点名阿里/蚂蚁,指出了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五大问题和风险:

一是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二是产品和业务边界模糊;三是信息技术可控性、稳定性风险;四是数据泄露与侵权风险;五是系统性风险。

“不知名”笔者周矍铄表示:“大型互联网企业‘大而不能倒’。

蚂蚁集团个人用户超10亿,机构用户超8000万家,数字支付交易规模118万亿,其上市市值可能创历史记录。一旦出现风险暴露,将引发严重的风险传染。

其次,大型互联网企业服务群体数量庞大,服务对象常常是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这类客户通常缺乏较为专业的金融知识与投资决策能力,从众心理严重,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或者市场状况发生逆转时,容易出现群体非理性行为,长尾风险可能迅速扩散,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大型互联网企业集团内跨行业、跨领域金融产品相互交错,关联性强,顺周期性更显著,其风险隐蔽性与破坏性会更严重。不仅如此,由于大型互联网企业网络覆盖面宽,经营模式、算法趋同,金融风险传染将更为快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字字句句,似与马云的“中国没有金融系统性风险”针锋相对。

作为应对,周矍铄认为:“加快建设和完善大型互联网企业监管框架,已迫在眉睫。”

蚂蚁支柱业务网络小贷成监管重点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的同一日,银保监会、央行发布了两项监管规定。

一项是央行还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在促进金融控股公司专业管理队伍的形成,规范金融控股公司运作,防范经营风险。

另一项是银保监会会同央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统一监管规则和经营规则。

文件重点内容包括,厘清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定义和监管体制、未经批准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明确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在注册资本、控股股东、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应符合的条件;规范业务经营规则等等。

这部《办法》针对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恰恰是蚂蚁集团的支柱业务。

蚂蚁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支付业务和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其中后者又分为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微贷科技平台收入达到285.86亿元,占据了蚂蚁集团营收比例的39.41%,明显超越其他任一业务,也是增速最快的业务,被外界视为蚂蚁的“钱袋子”。

最近,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公开场合表示,蚂蚁金服45亿利润,来自两个重庆的小贷公司。

黄奇帆指的两个小贷公司就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分别对应旗下的花呗和借呗。

虽然IPO可以让蚂蚁集团“不差钱”,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蚂蚁必须给投资者足够的业绩增长,才能维持高股价、高市值。如今,蚂蚁能否实现这一点,被画上了问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2088 迷你世界杯_竞猜世界杯 - xhfzm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