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发家史:掰开揉碎,看看香港到底是咋富起来的

如今,美国人均GDP已突破六万美元大关,而英国最近十几年人均GDP一直震荡,再也没突破五万美元关口,如今更是一路跌倒了四万元门口。

所以,香港虽然已经超过英国,但香港人却丝毫没有任何兴奋可言。

跟新加坡比,很多香港人就是在跟新加坡的对比中感觉香港“没落”了!为什么香港人之所以总愿意跟新加坡比?

是因为香港和新加坡实在是太像了。

都是沿海港口城市,又都是发达经济体,面积相当,人口相当,就连经济结构也差不多,还都做过英国的殖民地。

新加坡是从1819年开始成为了英国的殖民港,到1963年脱英,前后长达144年;而香港则是于1842年被清政府割让给了英国,到1997年回归,整整155年。

1960年到1997年,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人均GDP大致相同,交替领先,趋势和增速都出奇地一致;1998年到2003年,香港领先幅度较为明显;从2004年开始新加坡逐年走强,此后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2020年香港人均GDP相当于新加坡人均GDP的77%,你说,你叫香港人怎么能镇定?叫香港人怎么能心平气和?

于是,有些愤愤不平的香港人开始觉得是深圳抢走了本该属于香港的机会,而香港如果不回归可能现在已经跟新加坡一样,人均GDP马上就要突破六万美元大关了!

事情真的会这样吗?

如果不弄清楚香港和大陆之间的关系,不搞明白香港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可能这个问题注定会成为一笔糊涂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香港的发家史说起。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出的巨量产品国内消化不了,需要卖出去,英国人忙着在全世界找市场和港口。英国人盯上了拥有巨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也盯上了水深港阔的天然港:中国香港。1842年,香港被清政府割让给了英国,成为自由港,英国人开始在这里建码头,建货仓,很快,全世界的货物和资金开始向这里汇聚。

香港从此走上了转口贸易之路。

1896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欧洲到香港的航程大大缩短;1911年,九广铁路建成通车,香港和大陆的连接更加通畅。集齐了天时地利的香港在转口贸易的路上一路狂奔。就在香港准备腾飞的时候,日本人开着战舰来了。英国人的那些幻想在日本人眼里不值一提,英国人的那些自信在日本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日本人只用了18天就占领了香港。

日军占据香港期间,香港的对外贸易几近断绝。

三年后,日本战败,香港重光,外贸形势一片大好。

香港的转口贸易不但恢复快,而且增速高,平均增速高达35.4%,大大超越了战前水平。

这次看起来,香港真的要腾飞了。很不幸的是,1951年朝鲜半岛却爆发了战争,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发动了抗美援朝,选择和朝鲜一块站到美国的对立面。于是,

美国操纵联合国开始对华实施禁运,这样一来,作为中转港的香港,经济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

香港人也意识到转口贸易的不足:

货不是自己的,说断就断,太被动!

1950年代,香港在寻找出路,欧美在产业转移,而内地人在涌入香港。欧美有技术,香港有人、有钱、有地方,一个全新的idea就此诞生!

香港开始承接欧美的产业转移,利用内地人带来的人力和资金发展属于自己的轻工业,从“转口贸易”一条腿走路向“转口贸易”加“轻工业”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切换。

香港的这次经济转型比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都要早五六年,占了先机。但很快,香港体量太小的劣势逐渐呈现出来,随着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都开始发展工业,香港就不占什么优势了,出口份额逐年下降。

香港人认识到多元化才是出路。本着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香港开始以金融、贸易和房地产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布局,减少系统性风险,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向着工业多元化”、“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经过转型,多元化的香港已经相当稳健,有足够的底牌应对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出口下降,但有个问题显然更棘手:香港的未来!

1984年,中英两国用一纸《联合声明》让香港的未来不再扑朔迷离。加上1978年内地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已逐步落地,香港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多元化的香港借着贸易量大增的时机,顺利完成了由多元化工业城市向金融中心城市的华丽转身。如今的香港已经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也名列前茅。

至于香港和新加坡的繁荣程度要看数据,更要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

新加坡的经济增速确实比香港高,但如果换成人均产值增速差距瞬间就缩小了。这说明啥?

这说明新加坡的经济增速主要是靠人口增速堆出来的。简单说,新加坡人口增速要比香港高很多,在人均产值增速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增速快,经济增长率自然就高。

那为什么香港人口比新加坡增速慢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香港人都知道。

如果把“人均产值增速”换成“劳动者人均产值增速”就更有意思了。前两项数据都落后的香港这下子居然完胜新加坡,反超了0.5个百分点。啥意思呢?

就是说,香港人口中劳动者比例比新加坡低。香港的劳动者大多是拖家带口的香港本地人,而新加坡的劳动者很多是只身来新加坡的外来打工人口。

简单说,在香港,1个人的劳动增速1.9个人分摊;在新加坡,1个人的劳动增速1.5个人分摊。能没差距吗?

这就是香港的发家史。

朝鲜战争前,中国尚未跟欧美国家建交,大陆巨大的贸易量都需要通过香港周转,才成就了香港的繁荣;朝鲜战争中,大陆被禁运,香港经济立刻下滑。这再次印证了一个客观事实:大陆贸易,香港繁荣,大陆禁运,香港衰落!是大陆决定了香港的兴衰。

可以说,香港最初的繁荣是英国人带来的,但英国人千里迢迢把货物运到香港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跟大陆贸易!没有市场,哪来的贸易?没有贸易,还需要港口吗?香港的繁荣最该感谢的是中国大陆!而不是英国人,更不是英国人带来的殖民制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2088 迷你世界杯_竞猜世界杯 - xhfzm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